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也只有受过检验的部分。

(选自《希姆博尔斯卡诗集I》)

 

法家:

 

 

字一墨,祖籍四川。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曾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诗人:

 

诗人、散文家,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按照出生证明,辛波丝卡于1923年7月2日出生在波兹南附近布宁(Bnin)镇,虽然据家族传说她在毗邻的库尔尼克(Kórnik)镇出生。辛波丝卡一生都与克拉科夫紧密相连,她在那里于2012年2月1日去世。

身不由己的名人

辛波丝卡的诗歌创作,并不以数量取胜——她一生大约发表了约350首诗作——从第三部作品集,《呼唤雪人》(”Wołanie do Yeti”,1957年)到其逝后出版的《足矣》(”Wystarczy”,2012年),均受到文学评论家和读者的好评。

在熟悉她的友人们的印像中,辛波丝卡为人平和谦逊。她不回答任何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也不愿过多谈及自己。盛大的场面和庆典活动会另她感到不自在。因此,在她获得诺奖之后的一个月里,她接受的采访数超过一生接受采访的总和,她的朋友们把这段时间戏称为“斯德哥尔摩的悲剧”。 这位女诗人不喜欢谈论文学或是所谓的诗歌创作秘籍,认为作家应该仅仅通过自己的作品发声。辛波丝卡的作品中渗透着精妙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常常表现在赠送给友人的小礼物和混杂着媚俗成分的拼贴画当中。

“我的生活总的来说还是幸福的,但是此间有太多的死亡,太多的疑虑。但是当然了,我不愿意谈论个人的事情,我也不喜欢别人替我说”,女诗人对《维斯瓦娃·辛波丝卡记忆琐事、友人和梦想》(”Pamiątkowe rupiecie, przyjaciele i sny Wisławy Szymborskiej”,1997年)作者安娜·比科恩特(Anna Bikont)和约安娜·什琴斯卡( Joanna Szczęsna)说,“我以另一副,更为风趣的面孔面对旁人,因此人们总是将我描绘成一个快乐的人,无忧无虑,一心只想着玩乐。(……)当我情绪低落或是为什么事担忧的时候,我就不露面。”

童年和青年时代

维斯瓦娃是辛波丝卡的第二个名字。第一个名字是玛丽亚——伊合娜(Ichna,即Marychna的昵称)。伊合娜早在童年时代就显示出非同寻常的诗歌天赋,每当她写下一首小诗,父亲都会给她一枚硬币作为奖励。 父亲文森特·辛波丝基(Wincenty Szymborski)是伯爵瓦迪斯瓦夫·扎莫伊斯基(Władysław Zamoyski)的财产管理员,最初住在扎科帕内,他在那里接受肺病治疗。接踵而来的心脏病,迫使他离开山区。同妻子安娜·玛丽亚(Anna Maria)和女儿娜瓁雅(Nawoja)一起迁至布宁镇——他的次女,维斯瓦娃的出生地。 1924年伯爵死后,辛波丝基一家搬到托伦市,五年后到了克拉科夫。

在瓦维尔城堡下,诗人渡过了余生。她进了乌尔苏拉会修女中学,并在战争期间在地下教育课堂上读书,于1941年高中毕业。为了避免被驱赶到德国从事强制劳动,1943年她成为铁路的官员。 凭借绘画天赋,辛波丝卡为扬·斯坦尼斯瓦夫斯基(Jan Stanisławski)的英文课本《英语第一步》(”First Steps in English”)绘制了插图。同时,辛波丝卡继续写作,并于1945年在克拉科夫《波兰日报》(Dziennik Polski)发表她第一首诗作《我追寻文字》(”Szukam słowa”)。一年后,她进入雅盖隆大学学习波兰文学,然后转入社会学系,但因经济困难中途辍学。

在瓦维尔城堡下,诗人渡过了余生。她进了乌尔苏拉会修女中学,并在战争期间在地下教育课堂上读书,于1941年高中毕业。为了避免被驱赶到德国从事强制劳动,1943年她成为铁路的官员。 凭借绘画天赋,辛波丝卡为扬·斯坦尼斯瓦夫斯基(Jan Stanisławski)的英文课本《英语第一步》(”First Steps in English”)绘制了插图。同时,辛波丝卡继续写作,并于1945年在克拉科夫《波兰日报》(Dziennik Polski)发表她第一首诗作《我追寻文字》(”Szukam słowa”)。一年后,她进入雅盖隆大学学习波兰文学,然后转入社会学系,但因经济困难中途辍学。

耶日·依里格(Jerzy Illg)在《诺贝尔奖获奖者们、歌舞表演、友情、书籍、女人》(”O noblistach, kabaretach, przyjaźniach, książkach, kobietach”,2009年)一书中,引用了辛波丝卡对于有关她左派倾向指责的回应: “怎么说呢,很不幸的是,我也曾经年轻、轻信,对于一些我本该立刻做出适当判断的事情,我也缺乏足够的理解。一些人有权为此对我进行评判——假如他们绝对确信,我当时所写的几首小诗,比我此后的全部创作更有分量。” 1953年至1966年间,辛波丝卡称为《文学生活》(”Życie Literackie”)杂志诗歌部的主编,与Włodzimierz Maciąg一同负责《文学邮报》(”Poczta literacka”)专栏的编辑工作,并为《必读之外》(”Lektury nadobowiązkowe”)专栏撰写文章(1967–1981年),这些文章后亦被其他期刊刊载。 1983年,辛波丝卡开始与《普世周刊》(”Tygodnik Powszechny”)合作,此后不久又和《发声》(”NaGłos”)月刊达成合作关系。 1988年,辛波丝卡成为国际笔会会员,2001年正式成为知名的美国艺术文学院成员。

世界声望

 在诗集平均印刷量2000左右的美国,辛波丝卡获得诺奖后的首部诗集《一粒沙看世界》(View with a Grain of Sand)的销售量超过12万册,该诗集由斯坦尼斯瓦夫·巴朗恰克(Stanisław Barańczak)和克莱尔·卡瓦娜(Clare Cavanagh)翻译。在德国,由卡尔·戴得尤斯(Karl Dedecius)翻译的诗集更是打破6万册发行量大关。由安德斯·伯德格德(Anders Bodegård)翻译的版本在瑞典亦创下上万册的发行量纪录。

2000年秋,在与其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以及立陶宛诗人托马斯·温茨洛瓦(Tomas Venclova)会面时,辛波丝卡收到了意外的惊喜——话剧演员以立陶宛语朗诵了辛波丝卡的诗作。耶日·依里格在自己的书中回忆了辛波丝卡的反应: “我的诗歌不是用来演奏、演唱或是伴舞的。我的诗歌是供人阅读和思考的。”有那么一刻,辛波丝卡似乎受到惊吓,喊道:“老天啊,我必须到后台去感谢她,对她说些什么!”(……)后来,我问辛波丝卡:“你对女演员说了什么?” “我不知道,用我的诗歌能做出这样的表演来。” 这位波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仅喜爱动物,还对他们心怀尊敬,尤其是猴子。她在自己的诗歌中提到了这一点。她钦佩珍·古道尔(Jane Goodall),对她将毕生奉献于黑猩猩保护事业满心崇敬。另一位使辛波丝卡感到心心相通的人物,是伍迪·艾伦(Woody Allen),对于艾伦充满智慧的幽默感,她更是赞赏有加。

当文学评论家玛丽安·斯塔拉(Marian Stala)问她为什么不喜欢悲伤时,维斯瓦娃·辛波丝卡回答道: “每当我写作的时候,我都觉得有人站在我身后做鬼脸。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尽量避免大写字母。”

„維斯瓦娃·辛波絲卡” Culture.pl https://culture.pl/zht/artist/wislawa-szymborska  30.06.2021

张婷婷 译,2018.1

在中国出版的米沃什作品:

书名作家出版社出版年份
Wiersze

《线》
(Szymborska, Wisława) 著
(1923~2012)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

林洪亮、黄灿然
(Lin Hongliang, Huang Canran) 译
Czasopismo Literatura Światowa
《世界文学》

1997
Wołanie do Yeti, tom poezji (1957)

《呼唤雪人》
(Szymborska, Wisława) 著
(1923~2012)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

林洪亮
(Lin Hongliang) 译
桂林: 漓江出版社
Wydawnictwo Lijiang, Guilin
1999, 2000, 2001,
2002, 2011
再版
Poeta i świat. Wybór wierszy
Wiersze wybrane. Wybór i układ autorki (2000)

《诗人与世界》
(Szymborska, Wisława) 著
(1923~2012)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

张振辉
(Zhang Zhenhui) 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Wydawnictwo Przekładów Literatury, Pekin
2003
Poems New and Selected 1 (2012)Wisława Szymborska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 (著)
Chen Li
陈黎
Zhang Fenling
湖南文艺出版社
Hunan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01.08.2012
Poems New and Selected 2 (2014)Wisława Szymborska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 (著)

Hu Sang
胡桑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Hunan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01.02.2014